1812美英战争

中文圈断言,民主国家之间不会爆发战争。 实际上,虽然罕见,民主国家之间不仅爆发过战争,而且始作俑者正是美国。 今天民主国家不互相攻伐,更多归功于它们之间牢固的,基于共同价值观的集体安全体系。 集体安全体系恰好就是中俄对美认知作战借助煽动极右民粹,全力瓦解挑战的重点。

华语圈挺普京就是这个背景。 最著名的两场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就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英1812战争。 詹姆斯麦迪逊,不仅是参与独立战争的开国元勋,也是在1812,对英国宣战的美国总统。 1812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转型宪政民主124年。 1812美英战争对美国性格与传统塑造,影响深远。

图:麦迪逊

1810年,美国国会选举,许多新生代联邦议员进入国会,取代了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老一代。 新生代的典型代表是来自肯塔基的亨利克雷(Henry Clay). 来自南卡的卡尔霍恩(John C Calhoun)。 与前辈不同,他们对外更加强硬。对美国开国之初向英国妥协退让耿耿于怀,一直找机会一雪国耻。

图:亨利克雷(Henry Clay).

图:卡尔霍恩(John C Calhoun)

杰弗逊有个宏伟愿景,那就是一个“自由的帝国”,具体来说就是把美国疆域尽可能扩大,给人们带去自由。 深受杰弗逊影响的新一代共和党人,把眼光投向了北方的邻居加拿大。 他们想当然地认定生活在英国君主制度下加拿大人,对美国制度羡慕嫉妒恨,日夜盼着美国派兵解放。

此时,欧洲已经打成一锅粥。反法同盟屡败屡战,已经开打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了。 英国是反法同盟带头大哥,无暇西顾,北美兵力空虚。 杰弗逊身边的少壮派共和党人趁机撺掇麦迪逊,何不趁此机会,兴王师北伐加拿大?解民于倒悬,还能实现杰弗逊自由帝国宏伟夙愿。

杰弗逊让美国的版图几乎翻倍。此刻兴兵北伐,一下子让美国版图再次翻倍,真乃不世奇功,天赐良机也。 毕竟经历过独立战争,深知战争残酷,麦迪逊对这个提议相当纠结。 不过,随着英国对美国敌意升高,处处找茬,麦迪逊终于在1812 对英国宣战。

但是,新英格兰,也就是东北几个州的美国人对此并不热心。 那里是亲英的联邦党的大本营。 麦迪逊时代,联邦党相当背,各地选举接连失利。联邦党人在美国越来越边缘化。 美军如意算盘是攻入加拿大。那里的人民就揭竿而起,望风归附,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美军必定所向披靡。

首先是美军所到之地,加拿大人非但没有变成带路党,还纷纷组织起神出鬼没的义勇军,游击队。 而且美国对这场战争的准备相当草率。美军在杰弗逊时代裁剪到2500人,麦迪逊略微扩军,但散落在各地。当时,美国各地的道路状况哪能跟今天比?各地军人赶往集结地,动辄好几个月。

等美军主力集结完毕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麦迪逊干脆调动各地的民兵,来攻打加拿大魁北克。 但靠近加拿大的东北各州,民意本来就不支持。民兵表现可想而知。 经济也远远没有走出杰弗逊1807禁运法引发萧条,人民怨声载道。 美国当时还在西部条约领地,即今天中西部靠东各州,和当地印第安人冲突。

为围魏救赵,英国大力支持拉拢这些印第安部落。给他们武器训练,让他们从西面,南面夹击美国。 从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附近攻入加拿大的美军(主要是民兵)遭遇惨败。丢盔弃甲,非但没有把加拿大一寸土地收入囊中,还把许多地方拱手丢给了追击的加拿大人。

相比陆军,海军还算争气。当时英国和美国海军大型战舰数量比是30比1。尽管实力悬殊,但绝大多数英国战舰都去对付拿破仑了。留在美洲的海军兵力相当少,美国海军得以集中兵力造成局部优势,打了几场漂亮的海战。

尤其是开进五大湖区的美国舰队,更是屡建奇功。 美英在五大湖区最著名的交锋是1813年9月10日爆发的伊利湖之战。

美国舰队在指挥官佩里(Hazard Perry)的指挥下,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大湖分舰队取得决定性胜利。 今天美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图:美国舰队在指挥官哈扎尔德佩里(Hazard Perry)

1813年,陆地上美军处处失利。 仅有的亮点是两支民兵,在西面南北两线,对印第安人作战,稳住战线。 带领这两支部队的将领分别是北线的哈里森(左,William Henry Harrison) 和南线的安德鲁杰克逊(右,Andrew Jackson) 杰克逊日后成为美国第7任总统,哈里森成为第9任总统。

图:北线民兵指挥威廉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图:南线民兵指挥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杰克逊率领的南线民兵,打得尤其艰苦。 军史记载,杰克逊的部队后勤非常困难。有一次,他们攻克一座仓库,战斗中发生大火。把里面的印第安守军烧死。仓库里有大量土豆西红柿。大火扑灭以后,这些土豆西红柿一片焦糊,还混杂着烧似的印第安战士的人油。饿急的杰克逊民兵顾不上这些,抢着吃起来。

话说欧洲反法战场。 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进入已是空城的莫斯科。坚壁清野后,陆军元帅的库图佐夫(图)率俄军主力退驻城外。 到12月,糟糕的后勤,严寒的天气,使拿破仑的兵力锐减至不足出发时1/10。俄军在库图佐夫率领下举行战略反攻。拿破仑败退法国,1814年下野,流亡海外。

图:库图佐夫

随着欧洲战事告一段落,英国得以腾出手来,把十万陆军重新部署北美。英国海军也回师围歼美国海军。 情况危急。纽约等州的联邦党人开始考虑从美国独立出去,单独同英国媾和。 英军兵临城下,开始围攻华盛顿。其打算是攻入美国首都,活捉麦迪逊和国会议员,迫使美国割地求和。

防守华盛顿的只有几千缺乏装备和训练的民兵。他们顽强抵抗,给麦迪逊等人撤离争取了时间。 最后,攻入华盛顿的英军,一把火把当时的白宫,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都付之一炬。 当天,华盛顿刮起了百年不遇的龙卷风。正好刮过英军驻地,把英军吹得死伤枕籍,人仰马翻。

有许多人把此事当作神迹,闪电之城果然神佑。 历史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英军指挥官找到一位美国妇女,问道,夫人,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神迹吗?妇人回答:当然,你看上帝降怒,保佑我们。 英国军官反唇相讥,不见得吧。这难道不是上帝兴义师伐暴兵,不仅让我们打败你们挑衅。还出手摧毁了你们首都。

英军到处搜查找不到麦迪逊。 怒气未消,回到舰上,开始南下进攻不远的巴尔的摩。 1814年9月13晚,英舰队抵近巴尔的摩,试图摧毁城外美军海上要塞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 英舰狂轰麦克亨利堡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发现城堡上美国国旗依然飘扬。打不破要塞,攻入巴尔的摩就免谈。英军只好作罢。

图: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

图:美军死守麦克亨利堡

美国律师,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志愿兵军医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为这麦克亨利堡战斗赋诗诗星条旗永不落,后谱曲成为美国国歌。 随着美英战事胶着,关于拿破仑逃离流放地回到法国的传言开始蔓延。1815年2月,拿破仑回到法国,组织百日王朝。英国不得不再度回师欧洲。

英国此刻已经在欧洲和拿破仑打了十多年,民心厌战,美国人更加厌战。 1814年12月24日,在比利时城市根特(Ghent)美英代表缔结根特条约(The Ghent Treaty)。 美英各自退回战前边界。同时成立仲裁委员会,解决商船被扣(主要是美国商船)引发的纠纷。

图:根特条约(The Ghent Treaty)

期待已久的和平终于来临,而美国国内也因为联邦党人战时表现,展现出一边倒对联邦党人的唾弃,说他们卖国。 前车之鉴,铩羽加拿大,也使美国人也开始对派兵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格外谨慎。 美国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共和党一党长期独大的时代。

读者评论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