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为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奔走抗议的尤太学者诺尔曼芬克尔斯坦 (Norman Finkelstein)

在批判以色列政策的尤太历史学者中,诺尔曼芬克尔斯坦(Norman Finkelstein)充满烈士的悲壮。

1953年12月8日,芬克尔斯坦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下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大屠杀幸存者。1974年,芬克尔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普顿分校(Binghamton University)完成本科,198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由于他常年批判以色列,学术观点离经叛道,遭到以色列院外集团追杀。他先后在芬克尔斯坦的学术生涯颇为坎坷。博士毕业以后,先后在罗德里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曼哈顿学院 (Brooklyn College),亨特学院 (Hunter College),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德保罗大学 (DePaul University)任教。

2003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阿兰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发表了专著《The Case For Israel》。芬克尔斯坦花了几个月研究了这本书,得出结论,这本书里面充满了抄袭,编造和杜撰的伪作。

芬克尔斯坦的评论激怒了德肖维茨。德肖维茨在美国政界人脉深广。他从2004年开始,写信给德保罗大学施压,要求德保罗大学不授予芬克尔斯坦终身教职。

图:德保罗大学

2007年围绕是否授予芬克尔斯坦终身教职掀起轩然大波。

2007年6月11日,纽约时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这就是2003年,那场导致芬克尔斯坦无法获得终身教职的辩论:

2003年芬克尔斯坦和德肖维茨辩论

两人在2023年再次狭路相逢,再次辩论

同情芬克尔斯坦的安妮巴尔雷特(Anne Bartlett) 教授做这个决定时德保罗大学有没有遵照程序深表关切。两周以后,德保罗大学学生举行静坐抗议,声援两位教授。最后,德保罗大学赔了芬克尔教授一大笔钱,此事画上句号。

图:安妮巴尔雷特(Anne Bartlett)

卸去教职的芬克尔斯坦从此轻装上阵,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为巴勒斯坦人争取利益的抗争。

2008年5月,芬克尔斯坦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被以色列国家安全局(辛贝特,Shin Bet) 扣留24小时,接受调查。随后辛贝特以2006年芬克尔斯坦涉嫌不当接触南黎巴嫩反对以色列的敌对势力,并且拒绝配合调查为由,将芬克尔斯坦遣返,并被宣布十年内禁止入境。

芬克尔斯坦是美国研究以色列的历史学者中,在加沙与巴勒斯坦难民一起花的时间最长。也是所有尤太人巴勒斯坦权益活动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当下,他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学者中排名前五。

2008年12月29日,芬克尔斯坦在美国凯斯西部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演讲题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芬克尔斯坦博士回顾了他的研究。用大量中文圈闻所未闻的事实证明,巴勒斯坦人建国困难的根本,在于他们太容易妥协,太愿意坐下来谈判。 但每次谈判,几乎都是陷阱。退出以后又被描述为破坏谈判罪魁祸首(不知道,毛泽东同志重庆谈判的文宣团队有多少转世去了以色列)。

对于2023年10月7日的惨案,中文圈普遍接受以道德命题: 哈马斯怙恶不悛,不会不放下屠刀,任何绥靖都是纵容暴徒。这个嗜血残忍的恐怖组织,从来就不想建立自由民主。只有彻底消灭哈马斯,巴勒斯坦才能有出路。

芬克尔斯坦开始密集接受采访,对类似中文圈普遍接受的简单化道德化的评论提出了批评。

11月12日,芬克尔斯坦接受自媒体TheDeenShowTV 采访,就加沙惨案的爆发,列举了许多美国主流媒体并不报道的历史细节。

芬克尔斯坦在惨案爆发之初就对于参与暴动袭击的年轻人表示同情,因此遭到是否支持恐怖袭击的质疑。

2006,小布什政府推行全球民主化。哈马斯被说服来参加巴勒斯坦大选。 巴勒斯坦民众更加喜欢哈马斯提出的政治纲领,改善民生,关注福利,消除腐败,结果哈马斯选举大胜。西方大哗。 美国朝野大哗。时任参议员的希拉里克灵顿第一时间反应:真该给他们做票,让哈马斯选不上。之后,有的国家还制定政变计划,推翻哈马斯,遭到哈马斯强硬派挫败。

巴勒斯坦选举结果刚刚出炉,美国欧盟就对巴勒斯坦地区展开了毁灭性的经济制裁。以色列对加沙封锁如同铁桶水泄不通。什么货物都运不进去。连巧克力,薯片都禁运。三分之一的加沙居民长期得不到稳定的营养。此外,以色列国防军定期对加沙展开除草行动。每一次“除草“,屋倒楼塌,人头滚滚。

加沙人口230万人口一半是儿童。他们出生起,就没有机会离开这块被围得铁桶一样的地方。2009-2010年的“割草”行动,数以百计儿童丧命。2014年,500多儿童丧命。 在过去三周,已在加沙丧生的儿童数量,超过2020-2022全球其他各军事冲突战区儿童死亡总和。(视频13分钟处)

芬克尔斯坦认为下面的儿童死亡人数还会飙升,因为这次行动攻击重点恰好就放在医院。他说,借口是哈马斯在医院下面设有指挥所。现在西法医院已经攻占数周。让人信服的指挥所证据呢?为何不开放记者参观? 英国保守党前首相卡梅伦,说加沙是一个露天监狱。加沙是露天监狱一说由此而来。(9分50秒处)

退役以军少将,以军情报机关首长,吉奥拉艾伦(Giora Eiland,1952生)在2004就说加沙是个巨大的集中营。 芬克尔斯坦质问,这里能建设什么?建设好监狱,迎接更严密封锁?

图:吉奥拉艾伦(Giora Eiland)

11 月23日,芬克尔斯坦接受著名进步派主持人克丽丝塔儿保尔(Krystal Ball)采访,表示,在谴责10月7日恐怖袭击的同时,他不会去谴责加沙的年轻人。(访谈32分处。)


芬克尔斯坦特地引用了美国早年非常著名的奈特特尔纳暴动,来阐明自己的道德立场。

1831年8月23日,被苦难压得喘不过气的弗吉尼亚黑奴,在奈特特尔纳(Nat Turner)带领下暴动,杀死55-65个白人。其中不少被砍成肉块。事后奈特特尔纳在内120个黑奴和自由黑人被起诉。奈特特尔纳在内18人被判处绞刑。除了15人以外都被判有罪。 但是,美国历史并没有对这一明显的恐怖袭击过多谴责。

图:奈特特尔纳被抓获

率先追踪这场暴动的美国著名新闻人,威廉劳埃德盖立逊(William Lloyd Garrison 1805-1879)在他发表的报道中,承认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但是盖立逊走访了各个方面,最后拒绝在文中以任何文字谴责遭受了无数苦难的“恐怖分子”奈特特尔纳等人。 盖立逊本人日后更成为著名废奴活动家。

图:威廉劳埃德盖立逊(William Lloyd Garrison 1805-1879)

今天,美国黑人历史中,奈特特尔纳成了英雄。 这个立场有点像杨佳。如果不是削尖脑袋希望在公务员的道路上有所进展的道德楷模,一般人对于杨佳充满同情。 同时,同情者中没有人会推动平凡杨佳。

芬克尔斯坦的立场,对参与暴动的加沙青年,他们的处境并不比奈特特尔纳好。凭什么要我去谴责他?

芬克尔斯坦博士介绍了所谓以色列的定期“割草”行动,从2006一路列举。割草之频繁,每次伤亡之惨烈,在一半人口是儿童的加沙,惨不忍睹。

到了2014年,以色列又一次对加沙“割草“。彼得摩尔博士,国际红十字会负责人,一生经历全球无数军事冲突现场,专门研究全世界战场损害伤亡专家彼得摩尔博士,称从未在其职业生涯中见到惨烈破坏如加沙者。

到了2014年,以色列又一次对加沙“割草“。彼得摩尔博士,国际红十字会负责人,一生经历全球无数军事冲突现场,专门研究全世界战场损害伤亡专家彼得摩尔博士,称从未在其职业生涯中见到惨烈破坏如加沙者。

最后:“为什么巴勒斯坦人不拥抱和平?“ 芬克尔斯坦承认无论巴解还是哈马斯,都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机会寻求局面突破。 但无论是巴解还是哈马斯都不断进行和平抗争。每一次都遭到以色列残酷镇压。

1988年巴解发起大规模和平抗议,时任国防部长的拉宾抓捕参与者施以酷刑。

今天大西洋杂志(Atlantic)主编,杰弗里金伯格(Jeffrey Goldberg),在第一次巴解组织的和平抗议时期,正好是以色列狱卒。在他的回忆录《囚徒》(Prisoner)中,记载了当年从监房提出被捕的巴勒斯坦和平抗议人士,押去刑讯室接受酷刑的经历。

图:杰弗里金伯格(Jeffrey Goldberg)

国际人权观察统计,1988年巴解和平抗议,遭到逮捕酷刑的巴勒斯坦人数以万计。 2018年3月,哈马斯组织和平抗议。游行的中有老人孩子妇女。根据芬克尔斯坦介绍,以色列国防军一路设置狙击手,专打孩子,记者,坐轮椅的残疾人。 以色列也是全世界唯一立法酷刑合法化的国家。

同日,芬克尔斯坦接受英国出生的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皮尔斯摩根采访。就他支持巴勒斯坦年轻人的立场作出澄清。芬克尔斯坦承认10月7日那天确实发生了暴行。但是他表示加沙年轻人有痛恨那些毁了他们生活的人的权利。

2023年11月23日,芬克尔斯坦接受Pierce Morgan采访

芬克尔斯坦被人攻击,说他不严肃,是一个出于政治动机的枪手作者(Hack Writer).

在这则2014年12月12日上传的视频中,芬克尔斯坦作了明确的反击。

交锋在视频28分钟14秒开始,30分钟11秒结束。

对于芬克尔斯坦的指责是他在《尤太人大屠杀产业》The Holocaust Industry 对大屠杀的数字不准确。芬克尔斯坦做出反击。他指出,书中数字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引用美国大屠杀历史权威拉乌尔希尔伯格(Raul Hillberg),作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屠杀历史学家,希尔伯格面对压力,要他叫芬克尔斯坦移除他的名字,不仅拒绝,而且回复:芬克尔斯坦没有说错。他在历史学的地位不可撼动。假如有什么改进,芬克尔斯坦还是过于保守。

图:芬克尔斯坦著《尤太人大屠杀产业》

图:拉乌尔希尔伯格(Raul Hillberg, 1926/6/2 – 2007/8/4)

2008年3月13日,俄勒冈大学为了纪念希尔伯格上传了1996年5月6日到8日的演讲《题为尤太大屠杀以后的道德问题》
读者评论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