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谈博弈必称三国。后汉魏蜀吴,东晋和秦燕对峙,南陈和北齐北周,都是标准的三国鼎立。
实际上三国是多国博弈最简单形态。世界历史的博弈棋局往往要复杂精巧得多。 中国在世界地位边缘,不仅是地理的更是文化和参与的。然而,边缘通过虚心学习进入中心的例子屡见不鲜。远东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
从边缘了解世界需要参照物。
中国人最熟悉的参照当然是东邻日本,但是印度到中亚的近现代历史能够提供另外一个别有视角的参照。 纸上得来终觉浅。传世的古玩和珍宝往往凝聚了书本记录不了的信息。今天开始我们分集介绍来自印度最重要的珠宝,钻石光之山(The Koh-i-Noor Diamond)。和它背后凝聚的历史。
图:光之山钻石
网易2020登文介绍全球最贵8大珍宝。世界最贵八大古董,我国仅上榜两件,欧洲国家包揽六件!
中文圈就是被此类文章不断误导。真正国宝哪会这样明码标拿去拍卖。 光之山英语拼写是The Koh-i-Noor,读作科伊努尔,波斯语就是充满光辉的山峰的意思。科伊努尔“光之山”译名由此而来。这颗来自印度的钻石镶嵌在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皇冠上。
图:镶嵌光之山钻石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冠
光之山重106克拉(21.12克)的光之山钻石是巴西钻石矿发现前人类发掘到的最大钻石。其特别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几易其手记载了南亚次大陆和中亚的沧桑巨变。 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巴布尔曾经在留下的文字中,提到了一颗被当时的德里苏丹国拥有,重达186克拉(37.2克)的钻石。据信这就是光之山。
后来这颗宝石怎样在意大利珠宝匠切割的过程中,掉了很大一块,变成今天的106克拉。这段历史是史学研究的一个花絮话题。
图:巴布尔皇帝
巴布尔攻克德里,光之山也落入新建的莫卧儿帝国手中。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时代,莫卧儿财宝库珠宝已经堆积如山。 莫卧儿帝国一直认为,相对于钻石,红宝石(Ruby)和尖晶石(Spinel)更加尊贵。
图:沙贾汗(Shah Jahan,1592 生, 1666卒, 1628-1666在位)
图:尖晶石和红宝石
这些珠宝锁在深宫,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于是沙贾汗想了个办法:用各种宝石拿来打造一个新宝座,以显示自己的权威与尊贵。因其外形像开屏孔雀,后方又有孔雀形状饰品故称孔雀宝座(Peacock Throne)。
1635年3月22日,沙贾汗为打造完毕的孔雀宝座举行了盛大的启用仪式。随附1850年的孔雀宝座画像。
图:1850年孔雀宝座画像
提到沙贾汗,中国人熟知的泰姬陵(Taj Mahal),就是他为皇后阿珠曼德·芭奴·贝冈(Arjumand Banu,1593-1631)修造。沙贾汗给予阿珠曼德“穆姆塔兹·玛哈尔”(Mumtaz Mahal)称号,意为宫中珍宝。
图:泰姬陵,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阿珠曼德祖父米尔札·基亚斯(Mirza Ghiyas Beg)是移民印度的波斯人,凭着卓越的经商能力,由乞丐一路登顶,不仅成为豪商巨贾,更被莫卧儿王朝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大帝(Abu’l-Fath Jalal-ud-din Muhammad Akbar, Akbar the Great) 延揽,成为莫卧儿一代名相。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阿珠曼德有位色艺无双却不幸守寡的姑姑茉荷茹妮莎(Mehr-un Nissa),被莫卧儿王朝第四任皇帝贾汉吉尔看上而纳为宠妃并赐封号“宫廷之光”(Nur Jahan),而阿曼德珠的父亲阿卜杜勒·哈桑成为贾汉吉尔朝中将军。 沙贾汗15岁见到阿曼德珠,一见钟情。两人1607年订婚,1613年成婚。
1631年,阿珠曼德第14次生产,不幸感染产褥热,死于南征军营中。临终前向沙贾汉要求了4个承诺,包括为她建造一座美丽陵墓,并且不能再娶。
伤心欲绝的沙贾汉一一应承。 1632年,由来自波斯的建筑师挑大梁,泰姬陵开工。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姬陵列为世界遗产。
如果说沙贾汗有点类似满清的乾隆皇帝,那么他的祖父阿克巴就类似莫卧儿帝国的康熙。他推行非常宽松的宗教政策。 阿克巴在位期间,莫卧儿四夷来朝,经济发展,生活和平。
图:阿克巴大帝(Abu’l-Fath Jalal-ud-din Muhammad Akba, 生1642,卒1605, 1556-1605在位)
为能跟锡克教第三任大师阿玛尔见上一面,阿克巴不惜纡尊降贵,亲自跑到锡克教的大食堂(Langar),跟锡克教众聚餐。 不过花无百日红。阿克巴的子孙并没有他那样大度宽容。
图:锡克教第三任大师阿玛尔(Guru Amar Das Jayanti)
图:锡克教大食堂(Langar)
到了莫卧儿第四代皇帝,阿克巴之子,沙贾汗他爸贾汗吉尔(Jahangir),则借口第五代锡克大师阿尔建(Guru Arjan Dev)拒绝接受停止传教的圣旨,酷刑折磨阿尔建五天五夜,最后阿尔建殉教。这为后来莫卧儿帝国衰落,锡克帝国兴起,光之山宝石易主埋下伏笔,我们将在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具体介绍。
图:莫卧儿第四任皇帝贾汗吉尔(Jahangir)
南亚次大陆上的莫卧儿帝国逐步盛极而衰,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悄悄扩张。印度西面的西亚悄然进入了一个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时代。
图:彼得大帝
波斯是莫卧儿帝国的西面邻国,也是各派势力角力的竞技场。再向西是依然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部是新崛起的俄罗斯。统治波斯的萨非王朝(Safavid Empire,1501建立) 。 到17世纪晚期已经千疮百孔,江河日下。
图:十六世纪西亚南亚形势图
王朝衰落常伴随内部军事强人崛起。萨非王朝的强人就是行伍出身的纳迪尔莎(Nader Shah)。
1688年,纳迪尔莎生于波斯东北呼罗珊的土尔克曼阿芙莎儿部落(Turkoman Afshar tribe)
13世纪,土尔克曼阿芙莎儿部落迁徙到今阿塞拜疆,部分继续游牧。 呼罗珊在波斯语中意为东方之地。以里海为界,阿塞拜疆在里海西岸,呼罗珊在里海以东。
图:纳迪尔莎
图:河中,呼罗珊和中亚
纳迪尔莎出身赤贫。父亲是牧人兼裁缝。13岁丧父后,他在15岁参军,从火枪手起步。日后,当纳迪尔莎率征服莫卧儿的大军,携带掳掠来的万车财宝,包括镶嵌光之山的孔雀宝座班师波斯时,曾带部众到儿时住处故地重游。纳迪尔莎慷慨激昂,忆苦思甜,给将军们进行了一番天命所归的革命传统教育。
纳迪尔莎凭军功一路升迁。最后成为左右波斯政局的枭雄。后世总结他的奇迹般崛起,认为秘诀就在于他老人家锐意军事改革。 纳迪尔莎在波斯军队大规模推行了热兵器化。力排众议,让火枪成为骑兵主要武器。同时,他也大大提高了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
纳迪尔莎的改革构想被许多守旧派认为离经叛道。 但事实证明,他打造的以火枪武装起来的轻骑兵,配以炮兵为主要火力单位,让改革后的波斯陆军锐不可当。
1722年,俄波战争爆发(Russo-Persian War 1722–1723)俄国侵占了包括今天俄罗斯达吉斯坦,巴库,波斯马赞德兰省(Mazandaran province)戈尔甘(Gorgan)在内的大片波斯高加索地区领土。
图:红色部分为马赞德兰省(Mazandaran province)
图:马赞德兰省景观
萨非王朝同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周旋,今天南阿富汗一股力量正在崛起。我们在这一期光之山和下一期光之山的介绍中,会先后提到两个阿富汗政权。与我们今天阿富汗贫弱的印象相反,18世纪的阿富汗,左右中亚西亚格局的军政人才辈出。
今天的阿富汗最大的民族就是普什图人。 普什图人中最大的一支吉尔吉部落(Ghilji)涌现出一位精明彪悍的领袖米尔维丝汉达基(Mirwais Hotak)史书记载汉达基儒雅有韬略,在普什图人中威望极高。
图:米尔维丝汉达基(Mirwais Hotak,图左)
图:吉尔吉部落(Ghilji)
萨非王朝也像中华帝国那样,利用各民族矛盾分而治之。 于是派出曾经武装抵抗过自己,被征服归顺后,忠心耿耿随后追随萨非军队南征北战,功勋赫赫的一代名将,原格鲁吉亚卡特利王国乔治十一世,去弹压已有反意的普什图人。 乔治十一世投降萨非以前是基督徒,投降以后皈依伊斯兰。改称古尔金汗,下面简称呼其为古尔金。
图:古尔金汗
古尔金带着一队格鲁吉亚精兵以钦差兼总督的姿态驾临坎大哈。 一上来就看出汉达基非池中之物,必须早除之以绝后患。 于是找个借口,以阴谋山巅的名义抓了汉达基,把他和一众疑似反贼集体押送萨非王朝国都伊斯法罕。
自信威胁解除,古尔金松了一口气,让自己带来的格鲁吉亚亲兵大部分打道回府,一心做起了太平总督。 被押到伊斯法罕的汉达基叫起了撞天屈。萨非苏丹胡赛因(Soltan Hoseyn)亲自主持调查,最后因为查无实据,给汉达基平反。。
图:萨非苏丹胡赛因(Soltan Hoseyn)
汉达基马上要求能让自己去麦加朝觐,以示自己信仰的虔诚。 面对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汉达基,皇恩浩荡的胡赛因苏丹马上予以恩准。 汉达基这番早请示晚汇报事事恭顺的表演,让萨非朝廷非常受用。
到了麦加,汉达基找来伊斯兰法学家就问两个问题: 一是穆斯林能不能武装反抗统治他们的异教徒。 二是假如穆斯林起兵反抗,他们对于过去异教徒宗主的承诺是否自动解除?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举兵造反的伊斯兰法理依据有了。
随后,汉达基安插在伊斯法罕的眼线,开始了一场经典的认知作战。 话说古尔金还有一位堂兄弟在俄国彼得堡做人质。汉达基的眼线就大肆开展耳语运动,声称其实古尔金的堂兄留在彼得堡就是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根据这个政治谣言描绘,沙皇实际上早已中意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古尔金做内应。古尔金的使命就是忍辱负重,骗取萨非宫廷的信任,随后在沙皇发兵南下时,率部响应,一举恢复基督教在高加索地区的统治。 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都会因为伟大的基督教英雄古尔金的奉献与牺牲,回到基督教世界。
这个谣言戳中了一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萨非宫廷的心病。 胡赛因苏丹赶紧把自己刚刚平反昭雪的汉达基派回坎大哈去监视传说中随时要做安禄山的古尔金。 这正中汉达基下怀。而更具讽刺的是,最后从萨非王朝手里抢走亚美尼亚等地的是同属伊斯兰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是俄罗斯。
刚刚送走的瘟神汉达基居然带着圣旨回到坎大哈,还爬到头上给自己当起监军。古尔金非常不爽。 普什图各部趁机同衣锦还乡的汉达基暗中联络,就等汉达基起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汉达基还有顾忌,古尔金随身的格鲁吉亚卫队,虽然大部分已经回波斯,留下来保护他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极为精锐。
飞扬跋扈的古尔金听说汉达基的女儿美貌,干脆索要给自己做妾。一来古尔金自己的确好色,二来也借机羞辱汉达基。 汉达基不露声色,满口应承,暗中叫普什图的塔林部落停止向古尔金缴纳供奉。古尔金的部队就靠阿富汗各地的供奉维持。塔林停缴供奉,古尔金大怒,不知是圈套,兴兵讨伐。
汉达基率部在坎大哈城外恭候古尔金率领的讨逆军。一边当着古尔金面大骂塔林部落不地道,一边摆下宴席给古尔金洗尘。 古尔金不知是计,接受了邀请。席间,汉达基安排一位面容姣好的年轻士兵,扮作自己的女儿,献给古尔金。 色心大发的古尔金大喜,戒备全无,结果被这名士兵当场手刃。
汉达基命古尔金随从亲兵脱下军装,给自己换上。随后汉达基一行乔装格鲁吉亚人,诈开坎大哈城门,杀死守城格鲁吉亚卫兵,附近的普什图人纷纷响应。 攻入城后,汉达基召集坎大哈居民发表演讲。 古尔金已死,萨非帝国的统治动摇。阿富汗人争取自由的时候到了。
群情振奋。汉达基很快组织起一支5000人的骑兵队伍,追击残余的600名格鲁吉亚兵。在经历惨重伤亡以后,格鲁吉亚人突出重围,逃回波斯,报告了汉达基已经举起反旗的消息。
萨非宫廷并不急于派兵,而是先后派遣两位特使,劝汉达基回心转意,并且开出了丰厚的条件,类似果粉,让你自治还独立个啥。 汉达基拒绝,交涉无果,萨非宫廷决定诉诸武力。
1710-1714年,萨非王朝先后派六次发兵坎大哈,全被汉达基击败。
1715,汉达基病逝。
1717,汉达基之子马赫茂德(Mahmud Hotak, 生1697,卒1725,1722-1725在位)曾率军在1722年围困波斯首都伊斯法罕,且几乎攻占波斯全境。 由汉达基建立的阿富汗政权史称汉达基王朝(Hotak Dynasty)
话说回来,崛起的汉达基与纳迪尔莎终于狭路相逢。1729年9月,纳迪尔莎在达姆干(Damghan)大破与四年前弑君篡位的汉达基国主阿什拉夫(Ashraf Hotak)(Battle of Damghan,1729), 阿什拉夫只以身还。
1738年,纳迪尔莎攻占坎大哈,汉达基王朝覆灭。纳迪尔莎将坎大哈老城夷为平地,另建新城坎大哈纳迪尔堡(Naderabad, Kandahar)这座新城就是日后的坎大哈。
纳迪尔莎攻克坎大哈彻底改变了一个枭雄的命运,这条出海蛟龙将造就一个纳迪尔莎身后的中亚强大的炮兵帝国,随着这个枭雄及其建立的中亚帝国沉浮m光之山在纳迪尔莎身后将再度几易其手。这段历史,我们将在光之山第二集和以后各集详细展开,
1730年,纳迪尔莎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回了被其蚕食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大部分地区。史称土波战争(Ottoman–Persian War, 1730–1735)第一次收复高加索战役(First Ottoman campaign and the reconquest of the Caucasus)
随着已经是萨菲权臣的纳迪尔莎凭借赫赫战功赢得崇高威望,萨非王朝君主塔斯马赫普二世(Tahmasp II, 1704-1740, 1722-1732在位)如坐针毡,决心自己也要建立一番不世功勋,不能让出身贫寒的纳迪尔莎把自己比下去。
图:塔斯马赫普二世(Tahmasp II, 1704生,1740卒, 1722-1732在位)
纳迪尔莎收复亚美尼亚大部以后,塔斯马赫普二世绕开纳迪尔莎,御驾亲征,进攻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Yerevan),结果惨遭败绩。
面对汹涌而来的奥斯曼帝国反击大军,塔斯马赫普二世被迫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合约再度割让刚被纳迪尔莎收复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来保住岌岌可危的萨非旧都大不里士
图:大不里士(Tabriz)今日远景,1501-1555 为刚刚建立的萨非王朝国都
纳迪尔莎愤怒至极,却不形于色。 他趁机设宴款待刚刚败绩,情绪低落到极点的塔斯马赫普二世。 借酒浇愁愁更愁。塔斯马赫普一肚子委屈终于有了倾诉去处,忍不住多喝了几杯。舌头刚刚发硬,纳迪尔莎叫人把他抬进萨非朝堂,问大家,这样喝酒误事,昏庸无为的家伙也配君临波斯?
1732年,纳迪尔莎逼迫塔斯马赫普二世禅位给自己的幼子阿巴斯三世(Abbas III)自己当起了萨非摄政王。旋即重启与奥斯曼土耳其对高加索的争夺。不过一开始,纳迪尔莎打得并不顺利。
奥斯曼土耳其派由宰相,名将托波尔(Topal Osman Pasha)率军,1733年大败纳迪尔莎。这是纳迪尔莎一生中战场上唯一一次重大失利。
图:托波尔(Topal Osman Pasha)
纳迪尔莎重整人马,集中优势兵力击败了托波尔,并且将其斩杀。随后率大军一路西行,围攻奥斯曼土耳其东方重镇巴格达和阿塞拜疆占贾(Ganja, Azerbaijan)国际政治宇宙流机会主义大师俄罗斯果断认了纳迪尔莎为自己同奥斯曼土耳其长期斗争的盟友。有了俄罗斯的加持,1735年6月19日,纳迪尔莎大军在叶赫瓦尔德战役(Battle of Yeghevārd)取得决定性胜利,大破优势兵力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军。至此,被奥斯曼土耳其夺占的全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领土,都回到了波斯手中。
已经升级为一代波斯民族英雄的纳迪尔莎向亲信咨询,民族复兴事业大好形势来之不易。阿巴斯三世还太小。难以驾驭前面的的惊涛骇浪。咱波斯是不是该有一个新的英明领袖。大家一致表示广大波斯人民早已对此望眼欲穿,主公赶紧登基。
作为一代政治表演艺术大师,纳迪尔莎表示这事没有宗教界的各位长老哭着喊着求着,咱还真没法答应大伙儿。于是波斯伊斯兰长老纷纷到场劝进。 波斯世代是什叶派。自从跟逊尼派分道扬镳,什叶派就搞出各种仪式,不放弃任何机会表达对当年逊尼派背叛先知的各种反革命修正主义无耻行径的无比愤慨。
面对劝进呼声很高的宗教界,纳迪尔莎表示,要我考虑登基,首先要保证波斯逊尼什从此和谐相处,各种侮辱逊尼派,扎他们小人的仪式必须停止。 纳迪尔莎甚至发明了一个贾法尔教派(Ja’far)来把逊尼什叶糅合起来。 伊斯兰内部的什叶逊尼历来势同水火。也只有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会大言不惭把伊斯兰全称指代。
在日后和奥斯曼土耳其和谈的时候,纳迪尔莎提出要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麦加承认他发明的贾法教派为逊尼派第五大教法学分支,并且开放波斯伊斯兰教徒赴麦加朝圣。 朝圣的事情好说。至于第五大教法学派这事,就算了。麦加表示,就你这不伦不类又什叶又逊尼的玩意儿还是留给将来的中文仇穆键盘侠吧。
可惜纳迪尔莎老人家生不逢时,没赶上中文圈仇穆文艺创作鼎盛的好时光。 不然他老人家倒是有望被来自伟大强国移民群体的的中纠队,献忠协会和以及微信读者群,推举为传说中的“儒教—伊斯兰联盟”的一代旗手。
当然,纳迪尔莎这些宗教改革有他的政治算计。 第一,他的军队是一个既有什叶派,又有逊尼派,还有许多基督徒的大杂烩。为了确保高昂的士气,密切的配合,宗教政策宽松必不可少。 第二,萨非王朝推行什叶派伊斯兰。纳迪尔莎正好可以借口残存的萨非支持者破坏国家和谐统一来清除异己。
前面说到,1738年纳迪尔莎攻陷坎大哈。打开了通向莫卧儿帝国的大门。战争就是吞金兽,纳迪尔莎现在最缺的就是钱。国库空虚,大军消耗巨资糜费。 而莫卧儿帝国就是掉在纳迪尔莎眼前一座金山。1520建国的莫卧儿帝国,此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早年的锐气不再,但几代积累的巨额财富仍深藏莫卧儿宫廷。
1739年2月13日,在印度北方重镇卡尔纳尔(Karnal) 纳迪尔莎在三小时内击败了六倍于己的莫卧儿军队,生俘御驾亲征的莫卧儿第十三任皇帝穆罕默德·沙(1702-1748)。德里大门洞开,纳迪尔莎率军长驱直入。 最后,纳迪尔莎在穆罕默德·沙同意交出皇宫财宝殿的钥匙后同意撤军。
满载莫卧儿帝国几百年攒起来的宫廷财宝,纳迪尔莎班师波斯的车队沉甸甸足有一万大车。凯旋路上一眼望不到头。 在所有的珍宝中最无价的当然是镶嵌光之山的孔雀宝座。 印度人相信钻石是可能带来厄运和动荡的珠宝。纳迪尔莎没有想到,光之山的诅咒就要开始在他身上应验。